B体育官方网站关注丨一场“村味”特色体育品牌活动 持续释放乡村振兴大能量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到今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到年中的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无一不彰显着体育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力量。
围绕这一热门话题,各级地方政府、相关体育部门都在持续发力。而重庆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从2022年开始便探索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将其融入到全年的各类赛事活动中,通过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带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其中,最具辨识度、最有代表性的赛事活动当属重庆市“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自2022年创办以来,它已经接连走进我市10余个区县的乡镇,丰富了乡村文体生活,促进了文体旅商农融合,激发了乡村经济活力。
一场“村味儿”活动出圈背后,在于这样的实践探索与国家顶层设计的相互呼应,在于每一场活动都因地制宜、扎扎实实深入到了乡村、深入到了群众家门口。
位于璧山区广普镇的登云坪(影食台)特色生态乡村旅游项目,是融合了自然美景、户外活动和舒适住宿的优选地,广普镇马安利直言:要将登云坪打造成为农文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地标。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是要聚人气,重庆市“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今年5月20日当天,该系列活动和一场定向越野赛在璧山区广普镇同时举行,不仅充分带动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更让我市来自不同地方的300余名运动爱好者体验了特色乡村旅游。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设置了和美乡村集市,活动带去的客流量让当地市民精心准备的货品被一抢而空,不少摊主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办,乡村有了人气,农产品就有更多销路。
以赛扶产、以赛促文、以赛助旅,连续举办的重庆市“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正以其独特的生长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推动体育与农业、商业、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就业创收,激活乡村经济新活力。
酉阳土家摆手舞、璧山打莲厢、武隆舞龙表演……仔细盘点发现,每站活动基本都呈现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民通过音乐、舞蹈、戏剧、技艺等多种形式的表演,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地方风情。
要说最具代表性的一站,当属酉阳宜居乡。6月21日当天,村民们干完农活便聚集在人民政府广场上,一场“农味农趣”“洋气时尚”的健身活动让大家乐开了花。在展演环节,村民们更是上演“拿手戏”,面具阳戏、木叶吹奏、土家摆手舞等非遗项目纷纷亮相,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文明乡风和农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生动呈现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成果。
由此可见,通过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乡村文体事业和村民的体育文化活动,更深入挖掘了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将其融入到了乡村体育中,推动了乡村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它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充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通过打造属于乡村的全民健身活动特色品牌,将健身理念融入百姓生活,传递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乡村体育活动氛围,一直是重庆社体不变的初心。
每站活动都有必不可少的两大内容,一是趣味体育互动挑战活动,为市民送去门槛低、参与性广、互动性强的“体育大餐”,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提高身体素质,二是开设科学健身小课堂,市社体中心选派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到老百姓身边,手把手传授科学健身方法,满足市民对科学健身的需求。
在巴南区南彭街道活动现场,市民邓莉完成飞盘九宫格挑战后说:“平时上班感觉身体很累,尤其是脖子和腰很酸痛,这些项目都有锻炼效果,而且挑战成功还有奖品,确实很不错。”
在大渡口九宫庙街道活动现场,马桑溪社区的周红娟跟着社会体育指导员跳完一套健身操后,直呼不过瘾,要求再教一遍,“以前我们自己在坝坝上跳的舞很多动作都不标准,确实需要专业的老师教,希望这样的活动在更多的社区开展起来,大家都非常需要科学的健身指导。”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全民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水平,市民“家门口”的运动场景也日益丰富,参与健身已经成为市民美好生活的日常,“科学健身动起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习惯和选择。
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如今,重庆市“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已然成为了一项“体育赛事+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成为促进全民健身、培育乡风文明、发展文体产业、推进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新动能B体育,更将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