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绘就“水运江苏”美丽新画卷千年运河变身“水上高速”,沿线产业兴旺发达;航道综合整治工程在沿线打造出一个个城市客厅、诗意田园……随着江苏全面推进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建设,全省内河航道网更加绿色畅通高效。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以“水运江苏·美丽港航”为主题,组织探访京杭运河无锡段、泰州段、淮安段、宿迁段,用生态绿脉的古今变化,把一条兴产业、利航运、好风景、能惠民的高质量发展航道凸显在大美“水运江苏”的剪影中。
初秋乘船畅行京杭运河无锡段,水面船只穿梭往来川流不息,岸边绿意盎然,沿河步道、公园景观不断……京杭运河无锡段是京杭运河全线航运最繁忙、货流密度最大、航运效益最好的航段之一,目前全线亿吨,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生态环保的优势日益凸显。
近年来,无锡市加快打造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统筹攻坚推进苏南运河、锡澄运河、申张线、锡溧漕河、锡北线等省干线航道的升级整治,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目前,在京杭运河无锡段航道上,京杭运河无锡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大力推进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疏浚工程。”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完工的京杭运河无锡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因地制宜采用8种生态护岸结构形式,对沿河护岸进行了生态提升;刚建成投用的位于梁溪区南尖公园、新老京杭运河交汇处的航标灯塔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大运河网红新地标;全线套视频监控设备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给千年运河装上了“千里眼”和“智慧大脑”,实现了对航道运行管理的可视、可测、可控、可调度。
作为“水运江苏”建设的标志性引领性项目,今年在全省率先开工的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疏浚项目也为内河航道绿色工程树立了典范。“该项目坚持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彻工程始终,十分注重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疏浚所挖出的土方总量达184.4万方,主要用于‘退塘还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环保效果。”项目施工单位无锡市航道工程公司项目部副经理佘文彬介绍。
泰州,自水文化里启幕。这片土地上有着2550公里的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航道网密度位居全省第一。秋游泰州,在“水韵泰州”之美中品味“水运江苏”建设内涵。
周山河船闸位于国家大运河文化带、长江文化公园重点区域内,平均每年过闸船舶6.6万艘次。作为泰州港航以人为本打造的全省首家“美丽船闸”,自2020年起,这里先后实施船闸上、下游引航道整治及绿化提升和功能完善工程,建成智慧船闸联动调度体系,船民单船过闸时间缩短至25分钟,过闸效率提升30%,年通过能力增加至1540万吨。如今,周边市民、船民,可漫步一公里的滨水游步道,还可以观赏沿线布置的“一堤、两区、两园、一中心、一馆”等景观节点,成为一处集“航运文化展示、滨水游憩、旅游观光、科普宣教、大众体验”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1号公路”火了,“1号水路”你游览过吗?为破解瓶颈和拓展旅游品质的深度,泰州依托建口线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契机,以水为脉,串联乌巾荡、千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三大风景区,打造集观光旅游、文化科普、体育休闲、参与体验于一体的“1号水路”,全长16公里,充分展示泰州特色渔文化、桥梁文化、粮仓文化,“1号水路”品牌被初步认定为2022年全省“321品牌”首位。
面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窗口”,泰州港航以“港通天下”为发展愿景,推动泰州生态航道与港口经济、乡村振兴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泰州港形成一港三区、港城融合的发展格局B体育官方网站。今年上半年,泰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04亿吨,同比增长13.33%,排名全省第二。沿江航线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良好的港口优势,超过20家规模以上港口企业相继落户,古城泰州焕发了以石化、能源、船舶、汽车、粮油等临港支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风貌。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货轮如织,往来穿梭。初秋时节,漫步在京杭运河淮安段,入目皆是“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不少市民沿河观光、休憩,在“近水”“亲水”“乐水”中亲身感受京杭运河的绿色生态之美。
远眺京杭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交汇处的黄码港,载满货物的货船来来往往,岸边挺拔的港机迎风伫立,益海嘉里大米加工区、苏粮仓储、路网工程等项目加速推进……建成后,这里将是京杭运河主航道沿线最大的现代化内河港口。作为苏北段中最繁忙的航段,淮安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内河第一。依托绵延流淌的运河,淮安“以港促产,以产兴港”的目标逐步成为了现实,“黄金水道”持续流淌“黄金效益”。
“十四五”以来,淮安市交通港航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高效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建设,充分发挥绿色现代航运建设惠民利民作用,为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今年7月交工验收的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后,沿线生态空间、运动休闲功能显著提升,呈现“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和美状态,航运设施尽显绿色生态之美、航运设备低碳环保之美、航运组织高效顺畅之美、航运服务人文智慧之美的“四美运河”雏形显现。
一阵秋风拂过,成子河航道上泛起了点点绿波,来回穿梭的船只在绿岸碧水和蓝天白云的交相掩映,整个成子河航道就像一条水晶项链卧居在洪泽湖畔,成为宿迁绿色高质量水运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2015年建成通航以来,成子河航道串联起了京杭运河、洪泽湖周边航道、淮河等航道,形成了畅通高效的航道网,成为加强皖北与苏北的“水运要道”,苏皖的建材、能源、农资等物流得以强化,并辐射到河南和山东等内陆腹地,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水运业繁荣。“为了确保航道的安全通畅,我们不断健全航道养护管理机制,重点实施完成了洪泽湖北线航道疏浚、成子河航道桥区水域疏浚以及成子河航道护坡修复等工程。成子河船闸2023年船舶通过量达2700万余吨,超过2015年预测量的800%,达到2035年预测量的120%。”泗阳县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航道养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得益于成子河航道覆盖沿线吴泗工业园、高新区、农业产业园等园区的特殊位置,当地先后规划建设了国望高科码头、新建庄码头。两座码头的建成与京杭运河泗阳港城东集装箱码头、城西砂石码头遥相呼应,形成了“四港联动”的生动景象。随着总投资350亿元的盛虹产业园项目成功落户,一大批工业、农业项目纷纷集聚,“湖光花海梦田园”等精致农旅景点纷纷呈现,令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既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创新了“航港产”融合发展新模式。